广东庭院塑石假山制作
淡如蜂蜜 。洞产者,石金裂痕,油浸则泯 。掘性石,质细柔,稍坚,浓如桂花,外表有石皮,石纹呈红紫 。悬石假山:宣石也是假山制作的重要素材 。明清时期的江浙富豪,喜爱建造园林,或赏玩盆景,常常以宣石为主要材料 。尤其是扬州、苏州一带,本地没有崇山峻岭,而附庸风雅的他们,又貌似钟情于山林,于是就叠石成山,以备时时观赏 。扬州的个园,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。园主黄至筠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大盐商,他在园中设计了四季假山,其中冬山用宣石叠成 。这座冬山,小中见大,从坐北朝南的“透风漏月轩”临窗望出去,院内假山一皆白,犹如积雪未消 。造园人为了不使冬山显得过于冷清,又匠心独运,将宣石垒成大小不一的狮子形状,远远看过去,恰似一群雪狮,或立、或蹲;或坐,或卧,那假山瞬间活了起来 。
先打底,即在铺扎好的钢丝网上抹灰两遍,材料配比为水泥+麻刀,其中水泥:沙为1:2,麻刀适量。水灰比1:0.4,以后各层不加麻刀。砂浆拌合均匀,随用随拌,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,初凝后的砂浆不能继续使用。简而言之,用水泥、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做好的骨架上塑型,反复加工,使造型、纹理、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设计图纸或模型。在塑体表面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、泽、纹理脉络和表层特征。质感和泽根据设计要求,用石粉、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调成砂浆,按粗糙、平滑、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。纹理的塑造,一般来说,直纹为主、横纹为辅的山石,较能表现峻峭、挺拔的姿势;横纹为主、直纹为辅的山石,较能表现潇洒、豪放的意象;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、壮丽的风貌。为了增强山石景的自然真实感,除了纹理的刻划外,还要作好山石的自然特征,如缝、孔、洞、烂、裂、断层、位移等的细部处理。一般来说,纹理刻划宜用“意笔”手法,概括简炼;自然特征的处理宜用“工笔”手法,精雕细琢。
假山制作是一项技术活,需要多方面专业人才的协作,从前期的设计、选材、材料加工到后期的搭建、细节处理、养护等环节都需要严密的操作和专业的知识储备,有时还需要依靠创新思维和艺术感觉,才能创造出具有魅力和品位的假山景观。
中国的六大假山苏州狮子林假山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,面积约15亩;园内湖石假山出神入化、奇秀幽趣,被世人誉为“假山王国”。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“五复五反看不足,九上九下游未全”。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“盘环曲折、登降不遑,丘壑宛转,迷似回文”。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,环秀山庄因假山得名,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,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所作;占地仅0.033公顷,高不足7米,但蕴含了群山奔注,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,表现了岭之平迤、峰之峻峭、峦之圆浑、崖之突兀、涧之潜折、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,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