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人造塑石假山施工过程
假山施工是指按照假山设计图纸的尺寸进行定位、放线、堆叠、整修的过程。假山的外形千变万化,但其基本结构和程序是相通的。假山的掇叠、过程分为施工准备、分层施工、山石结体、假山洞、假山磴道施工、艺术处理等工序。
防水砂浆的配制方法:在拌合防水混凝土时,先将按所需水泥重量百分之三左右的避水剂,倒入塑料桶内,再向桶加入水,边加水边搅拌,直至总量等于所需的水灰比用水量为止。然后用此浆水搅合水泥砂石。其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:中砂:细石子=1:2:4。根据事先制作的假山模型,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树、石、山、草等素材,在鱼池空间中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一立意。假山制作的基本操作流程,其实就是粘接。
先打底,即在铺扎好的钢丝网上抹灰两遍,材料配比为水泥+麻刀,其中水泥:沙为1:2,麻刀适量。水灰比1:0.4,以后各层不加麻刀。砂浆拌合均匀,随用随拌,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,初凝后的砂浆不能继续使用。简而言之,用水泥、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做好的骨架上塑型,反复加工,使造型、纹理、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设计图纸或模型。在塑体表面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、泽、纹理脉络和表层特征。质感和泽根据设计要求,用石粉、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调成砂浆,按粗糙、平滑、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。纹理的塑造,一般来说,直纹为主、横纹为辅的山石,较能表现峻峭、挺拔的姿势;横纹为主、直纹为辅的山石,较能表现潇洒、豪放的意象;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、壮丽的风貌。为了增强山石景的自然真实感,除了纹理的刻划外,还要作好山石的自然特征,如缝、孔、洞、烂、裂、断层、位移等的细部处理。一般来说,纹理刻划宜用“意笔”手法,概括简炼;自然特征的处理宜用“工笔”手法,精雕细琢。
假山骨架制作:假山假树骨架分为两部分,分别是内部框架和外部塑形框架。内部骨架制作,采用焊接L4角钢、槽钢、方钢架,横向及竖向均焊接间距为1.5米的井字型角钢架,接触外部钢筋架部分,焊接剪刀支撑(加固)。外部骨架制作,采用φ6.5圆钢焊接假山假树轮廓架,间距为25CM左右。注:水泥假树树枝的制作,采用的不是普通钢筋,而是采用弹簧钢条,这样在积雪的情况下,假树树枝不会被压变形。